安特卫普大学生物科学工程系Karolien De Wael课题组报道了一种新型双通道微流控传感器系统,能够自动在两种pH(pH 5和pH 12)条件下记录非法药物的伏安指纹(“超级指纹”)。首先,采用亲水性聚合物薄膜层压技术,优化通道结构和空气出口以避免气泡滞留。然后使用方波伏安法(SWV)在pH 5和pH 12下检测四种常见非法药物(MDMA、可卡因、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及其与切割剂的混合...
本研究采用原位电化学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介孔二氧化硅/氮掺杂石墨烯复合修饰电极(MS/NGR/GCE)。介孔二氧化硅/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大比表面积、优异的负载能力和电子转移能力使该电极成为电化学传感的优选。研究了不同电极对单宁的传感性能,结果表明,MS/NGR/GCE电极对单宁的传感性能明显优于仅用石墨烯或介孔二氧化硅修饰的电极。在最佳条件下,MS/NGR/GCE测定单宁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氮掺杂激光诱导石墨烯(N-LIG)/金(Au)电极的无标记免疫传感器,用于H1N1流感病毒检测。利用激光照射的瞬时高温,使滴涂在激光诱导石墨烯(LIG)电极表面的三聚氰胺分解产生氮原子,从而获得导电性更高的N-LIG电极。氮原子的掺杂为LIG微电极提供了大量活性位点,结合金纳米颗粒(Au NPs)的电沉积及抗体的共价交联,构建了简单、高灵敏度且稳定的免疫传感界面。所制备的...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郑蔚然博士团队,近期报道“RuO2 上的选择性的氨电氧化:氨与氢氧化物的竞争与协同作用”。摘要:金属氧化物上的氨电氧化(AOR)反应涉及含氮(N)和含氧(O)中间体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对反应活性和产物选择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电化学和原位表征技术,包括差分电化学质谱(DEMS)和电化学紫外-可见(UV-vis)光谱,研究了碱性条件下RuO2上AOR反应。考察了NH3...
亮点:利用CO2激光诱导合成了激光诱导多孔石墨烯(LIPG)电极。研究了激光功率、速度和频率对LIPG的相互作用。通过RSM优化多个激光参数,获得了高质量的LIPG。研究了激光光热效应与LIPG性能之间的关系。Bi/Nafion/LIPG电极在检测Cd2+和Pb2+方面具有高灵敏度。批量制备低成本、一次性、高灵敏度的电化学传感器对于土壤和水中重金属的现场快速检测至关重要。文章报道了一种基于一...
摘要:纳米结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精准诊断开辟了新时代,显著提高了临床生物标志物检测的灵敏度和时效性。本研究首次开发了一种基于多酶模拟纳米酶(MWCNTs/MnO2/Au)增强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催化的策略,用于临床样本中低丰度AD相关生物标志物(tau蛋白)的高灵敏度、一步式计时库仑法(Chronocoulometry,CC)检测。该研究的核心在于纳米酶...
摘要:方便准确地量化与疾病相关的多靶点对于社区疾病筛查至关重要。然而,在用于多物质检测的光电化学(PEC)传感器领域,使用极性翻转模式连续检测多个目标的研究很少。在这项研究中,基于靶标触发的“阳极-阴极-阳极”多极翻转模式,开发了一种多靶标光电生物测定法。以miRNA-21和miRNA-141为模型分析物,通过触须DNA的不同触须分别特异性结合Cu2O-H1和CdS-三足DNA环,依次形成C...
便携式电化学腐蚀测试仪,由PalmSens4便携式电化学分析仪和腐蚀电化学测试笔组成,可进行现场电化学测量,从而确定有关腐蚀速率的相关信息。电化学腐蚀测试笔是实际条件下腐蚀电化学测试的传感器。测试笔内置集成电极和电解液,从而便于携带和使用。测试笔可以与任意形状和大小的待测物接触连接,以快速测定材料局部的腐蚀性。测试笔包括一个电解液存储体,从而将Ag/AgCl参比电极和Pt丝对电极浸入其中。测...
一种双酶自供电生物传感器,利用双峰三维DNA纳米机器,结合金纳米颗粒修饰的碳/二硫化钼空心纳米棒生物偶联物,用于肿瘤生物标志物let-7a的特异性电化学和视觉检测。将DNA探针被固定在金纳米颗粒/石墨烯/碳布的柔性电极衬底上,以提高探针的加载能力和电子转移效率。let-7a的存在启动了双酶3D DNA纳米机器的工作,output DNA被Nb.BbvCI切割,是连接葡萄糖氧化酶(GOD)-...
干旱和盐碱胁迫带来了重大挑战,对世界各地的作物生产力产生了严重影响。了解水杨酸(SA)的动力学,水杨酸是一种参与应激反应的重要植物激素,可以为植物适应这些具有挑战性的条件的机制提供有价值的见解。本文描述并测试了一种传感器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无创地监测暴露在干旱和盐度下的鳄梨植物中的SA含量。通过将反向离子电渗系统与激光诱导石墨烯电极相结合,展示了一种具有高灵敏度(82.3 nA/[μmol...